全国首家专业再保险经纪公司、首家外资再保险法人机构、首家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首家获准扩展经营范围的外资保险经纪机构……

  自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迄今已有十年。截至2023年6月末,上海自贸区内保险机构数量达135家,其中区内法人机构16家,分公司54家,分公司以下机构65家。

  作为一直扎根上海的“老保险人”,王民博士感慨万千。他回忆说,上海自贸区成立那年,也是他加入通用再保险上海分公司成为一名再保人的转型之年;8年后,他又转战成为一名律师,继续服务保险业。过去十年,他见证了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不断取得进步,从上海保险交易所成立到首家外资再保险法人机构落地浦东,从陆家嘴国际再保险会议连续举办四届到今年上海再保险“国际板”正式启动。他赞叹道:“中国再保险市场开始由‘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转型升级,成绩喜人!”

  在他看来,上海自贸区建设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同时也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聚焦到保险业,上海自贸区建设需要与世界接轨的先进风险管理与保险服务,从政策支持、市场供给、产品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再保险支持等多个方面促进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在这个过程中,两者之间相互赋能,再辅以制度创新与司法保障,从而形成了良好且可持续发展的贸易与金融保险生态圈。”

扩大开放迎新机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肩负着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使命与时代担当。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今年恰逢自贸区建设十周年。在发挥制度创新“头雁”效应的同时,上海自贸区打造了中国开放发展的生动样板。在2018年首届进博会期间,党中央交付给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中,明确要求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2019年8月,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设立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明确聚焦强化经济功能,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整体提升前沿科技产业能级。总体来看,上海自贸区建设给保险业改革开放带来了新机遇,同时对于保险企业加强创新、提升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保财险上海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龙保勇介绍说,为全面深入服务自贸试验区发展,上海分公司分别于2014年、2020年成立上海市自贸试验区支公司、临港新片区支公司,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格局和水平。2023年,上分公司已为自贸区提供风险保障金额近7100亿元。

  作为首批35家入驻上海自贸区的单位之一,中国太保产险上海自贸试验区分公司于2013年9月29日与上海自贸区同日揭牌成立,成为第一家获工商局颁发营业执照的自贸区金融单位。2019年8月,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之际,太保产险即启动筹建临港新片区支公司,推动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的战略签约,成为首批入驻临港新片区的16家金融机构中唯一的保险机构。

  上海自贸试验区也吸引了更多优质的外资金融机构落户。世界领先的金融服务集团德国安联保险集团快速响应,于2018年4月向上海市政府正式表达了在华设立全资保险控股公司的意向。经过近一年的筹建工作,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于2019年11月获得原中国银保监会开业批复并完成了注册登记,成为全国首家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

  安联集团方面表示,上海自贸区这一开放举措将有利于加强安联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地位,把握更多业务新机会。这一项目的落地,也对其他外资项目的启动和推进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将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能级和竞争力。

创新实践结硕果

  上海自贸试验区是中国自贸区雁阵中的“头雁”,尽管万事开头难,但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通过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尝试,相继推出了揽子开创性政策,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突破性实践,从而涌现出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

  “十年来,各金融机构都充分发挥了自身比较优势,聚焦发展重点,将自身发展融入到了自贸区发展中。”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陆栋看来,金融机构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在普惠金融、财富管理、绿色金融等领域积极发挥作用。

  以中国信保为例,公司通过深入分析韩国、日本造船企业与信保机构的合作模式,创新推出“中国信保出口买方信贷保险+境外银团优惠利率贷款”船舶融资方案,积极帮助中国船舶企业争抢国际市场订单。同时创新推出“信保+担保+银行”的信用保险保单融资模式,为中小微企业开展贸易融资降低门槛和成本、拓展新渠道。

  人保财险上海分公司则充分发挥公司航运保险市场引领作用,为我国最大液化天然气加注船“海港未来”轮和国产首艘豪华邮轮量身定制专属保险方案;同时聚焦服务洋山港建设,持续为招商轮船、上港集团等大中型航运企业提供船舶保险、船东责任保险、燃油污染保险、船员人身安全保险等一系列保险产品和优质保险服务。

  人保财险上分提供的数据显示,自贸试验区支公司作为分公司专业性经营单位之一,在服务自贸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加快自身业务发展,2014年至2022年支公司实现累计保费收入15.2亿元,复合增长率70.4%。

  “中国太保产险上海自贸试验区分公司早在2013年成立之初,便在离岸保险业务上先行先试,针对客户的需求及标的特点差异,利用先进的定价模型、完善的风控体系、全新的管理模式为全球客户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推动了自贸区金融行业发展。”太保产险上海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李岚说。

  此外,太保产险上海分公司还在2021年联合临港集团和银行机构,在临港签发了上海市第一张数字人民币支付保单,为临港新片区105地块滴水湖金融湾金融总部集聚区首批开工项目提供保险保障。

助推“卡脖子”产业国际化

  据上海海关副关长张翼介绍,高水平开放激发市场主体经营活力,区域经济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上海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值从设立之初2013年的0.7万亿元,稳步增长到2022年的2.1万亿元,规模扩容3倍。

  作为我国惟一的政策性保险机构,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十年来累计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出口及海外投资1650亿美元;帮助自贸区企业减损、赔付及追偿超过10亿美元,为企业大胆接单提振了信心。

  陆栋告诉记者,十年来,公司以产业链全产品信保服务支持“卡脖子”产业领军企业发展,从2012年开始为自贸区国内首家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芯片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支持其开拓海内外市场,逐步打开国际高端市场,年支持规模从几千万美元到超过十亿美元。

  据了解,该企业已于2021年成功在科创板上市,目前已成长为细分领域销售量第一的领先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50余家企业快速发展壮大,为提升上海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注入了信保力量。

  “以往,国外公司一直是摄像头芯片领域高端市场的主要玩家,中国公司始终无法打入高端市场。”据陆栋回忆,2018年,该企业凭借自己核心技术成功进入某国际知名手机品牌供应商序列,逐步打开国际高端市场。彼时,中国信保上海分公司深入分析研究贸易过程中该企业扮演的角色,以及两端贸易中存在的风险,帮助企业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对某国际知名手机品牌供应商限额的支持,通过上下两端限额的批复,盘活整个贸易流程。

  作为共和国保险业长子,人保财险心系“国之大者”、服务国家战略,在服务集成电路产业方面,深化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下称“集共体”)建设,集合行业力量,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等关键环节,扩大承保能力、制定风控标准,持续完善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风险防控体系,2022年集共体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1万亿元,已为积塔半导体、格科微、上海芯谦、上海新昇等临港集成电路企业提供服务;还在临港揭牌成立集共体创新实验室,开展集成电路产业风险量化评估行业标准制定,开发集成电路产业烟损模型并嵌入集共体风控标准。

  太保产险同样以中国集成电路保险共同体核心成员的身份,参与制定了行业风险管理标准,近三年为中芯国际等80余家企业提供承保服务,承担超过4800亿元的风险保额保障;同时,在芯片国产替代化方面,创新推出了国产供应材料综合责任保险,助力芯片产业的国产化进程。